电话:18831999319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业指导

在职场中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来源:青岛人才网 时间:2020-07-11 作者:青岛人才网 浏览量:

在正文开始前先回答几个基本问题。

我们是谁?

我们是生活在美国硅谷的一对普通夫妻,在科技公司从事数据相关工作。

我们为什么开始写公众号?

分享感悟,锻炼写作,结交愿意一起讨论的小伙伴。

公众号主题是什么?

暂时不想限制太多条条框框。任何主题都会涉及,只要我们感觉有分享的必要。

作为社畜,今天想和大家讨论一个基本的问题:在职场中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大前提

为了防止杠精浪费时间,先说几点大前提:

  • 本文论述的依据有:个人的职场经验,和其他职场人士讨论的感悟,各类书籍文章。

  • 本文观点具有个人局限性,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不欢迎喷子。君子和而不同。

  • 本文仅针对职场,如果你是身在职场或者希望进入职场的人,欢迎继续阅读。

  • 部分表述可能会中英文混杂,不是为了秀“优越感”,只是习惯。如果令你感到阅读不适,我们表示歉意。

What

先说结论:我把在职场中要“学”的东西分成四层:基本素质,模型/方法论,底层能力,洞察与心智。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解释。

  • 第一层,基本素质:包括了工具,知识,专业技能。具体来说,

    • 工具,顾名思义,是指我们在职场中日常会用到的各类硬件软件。举个例子,作为码农的我最常使用的编程语言,沟通协作软件等。

    • 知识,不多做解释,就是知识点。比如软件设计模式,公司财报每条的定义。

    • 专业技能,是指在知识和工具基础上,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领域的,更深的技能。比如对于vlogger来说视频剪辑的技能。

  • 第二层,模型与方法论:包括了模型和方法论。

    • 模型:单一模型的定义是:输入变量+一定步骤+输出变量。主要作用根据具体问题,套用模型后可以得到有效的产出和结果。举个简单的例子,著名的《金字塔原理》中,Babara Minto就提出了一个叫做SCQA的表达模型,也就是当我们可以遵循Situation, Complication, Question, Answer的结构化表述模型来向别人阐述一个观点。在这个例子中,输入变量就是我们要表达的观点,步骤就是SCQA,输出就是“结构化”的表述。

    • 方法论:方法论是多个模型的有机结合。单一模型只能解决具体问题,但当问题的复杂度上升,套用单一模型不够时,就需要多个模型的综合体--方法论了。那方法论到底长什么样呢?简单来说就是一系列的复杂步骤,而每个步骤又有多个模型参与共同作用。还是举个例子,比如麦肯锡 7-step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就是典型的方法论,如下图所示。这七个步骤包含了像SCQA,MECE等多个模型。

在职场中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麦肯锡 7-step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 第三层,底层能力。是指在大量积累和应用模型/方法论以及长时间的刻意练习后,将其内化为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底层能力的培养是个人积累的大量的模型和方法论,再加上实际工作中的长时间刻意练习才形成的,二者缺一不可。底层能力的形成没有明显的标志性事件,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底层能力具体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 自我学习能力

    • 解决问题能力

    • 时间管理能力

    • 沟通协作能力

    • 领导管理能力

这里不过多论述,之后的我会在更多的公众号文章中分别论述。

  • 第四层,洞察与心智。这一层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洞察力和心智。

    • 洞察力是指在短时间内看透问题本质的能力。培养洞察力需要大量的底层能力支持,简单来说就是要把底层能力应用到以下两个方面:

      • 系统性思维。系统性思维脱胎于Jay Forrester的System Dynamics学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具体读一下他的相关著作。之后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阐述其中的精髓。

      • 抽象与还原能力。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概念、模型和方法论的能力,还有将其应用回具体问题的能力。

    • 心智与情绪。主要指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情绪管理的能力。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 ,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暂且挖个坑以后再填。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四层之间的关系,我将其概括为:

  •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举个例子,锻炼底层能力需要大量的模型和方法论的积累和实践,而将模型方法论应用的过程中有少不了对于工具/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底层能力,比如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又会反过来促进对于技能和方法论的学习。我更愿意将这四层描述为,任意两者或多者都可以构成一个正向增强的闭环回路。

  • 那为什么要分层呢?简单来说,层数越小,需要掌握的数量越多,学习速度越快;层数越大,则需要更长时间培养和刻意练习。

How

讲了“学”什么,我们来简单讨论一下怎么“学”。在这个部分我只做简单的归纳总结,之后我会在后续文章中,用我亲身或者身边的例子来讲述。

我将怎么“学”这个问题归纳为三个阶段,学习过程,反思过程和创造过程。

  • 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 记忆

    • 模仿

    • 应用

这三点非常好理解,不多赘述。

  • 反思过程:熟悉软件工程领域敏捷开发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反思与修正的过程是整个敏捷开发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同理在怎么“学”这个过程中,反思与修正也很重要,却很容易被人忽略。反思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怎么修正完善自己的知识/模型/方法论,是从单纯的学习进阶到创造的中间步骤。

  • 创造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归纳与抽象: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属于自己的模型和方法论,或者修改完善已有的模型和方法论,这是一个每个人都会不一样的个性化创造过程。

    • 还原与实践:一切的学习和创造的目的就是应用,否则所有都是空中楼阁。将抽象的理论还原到具象的问题中,并在实践中反思修正,闭环改进。

这三者的关系是依次递进,反思过程与上下游的学习过程和创造过程构成闭环回路,不停相互促进,转动飞轮。

Why

那我们为什么要“学”这些呢?对职场的我们有什么意义吗?我一直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个的决策过程,我们收集信息,锻炼本领,努力奋斗,都是为了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而在职场中应用上述What+How的框架,至少在以下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决策:

  • 日常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面对各种决策,比如从这个项目我该不该做,这个任务我应该怎么做,怎么开会,怎么去做presentation,到怎么升职加薪。如果我们有知识、模型、方法论的积累,带动了底层能力的增长,那势必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职场进阶。

  • 职业规划:很多人都会迷惑自己该选择怎么样的行业,该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路径。我认为对于大部分行业和工作,最终达到一定高度后,需要的核心能力基本都在What部分涵盖的内容里。在这个前提下,该怎么选择其实就会变得很清晰。举个例子,比如有人问我,在科技行业,你建议职场新人选择,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我的回答会是:在职业生涯最初的几年(一般3-5年),先选择大公司积累基本知识、技能、模型、方法论,完成学习过程,这部分的原因是大公司在知识储备上很完善,而且学习资源丰富。之后加入小公司或者创业公司,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去实践、应用、反思、修正,带动创造过程的闭环,这部分的原因是小公司发挥空间和实践空间比层级森严的大公司要大很多,能更快的推动理论的应用和反思修正。

  • 人生决策:这些职场中“学”到的东西可以拓展到更多方面的人生决策,比如家庭财务规划、子女教育。


    青岛人才网青岛招聘青岛招聘网青岛招聘信息青岛招聘会青岛人才市场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1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青岛汇和人才网 鲁ICP备2020049143号 鲁公网安备37020302371996号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鞍山路80号 EMAIL:530812756@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